爱波斯,不等于爱神棍。

爱波斯,不等于爱神棍。

bread
2025-06-19 / 0 评论 / 4 阅读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
作者:历史照妖镜

昨天,简单聊了下为什么以色列和伊朗会爆发冲突,以及伊朗为什么总打嘴炮。

今天来聊聊,伊朗人民怎么突然变得没那么好忽悠了。

早上看新闻,有个片段很有意思。在以伊冲突中,居然有人在德黑兰街头涂鸦,上面写着:以色列,揍他们!伊朗人民支持你们!

不仅如此,在前天的冲突中,两名伊朗高级军官外加9名核武器专家被袭身亡。

本以为以色列的这次袭击,会点燃伊朗人民的怒火....可没曾想,有些伊朗人居然又又又放起了烟,并高喊,战争不是我们带来的!是他们选择的!....

这操作把以色列总理都看懵了,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伊朗人不恨自己。在深思熟虑后,内塔尼亚胡醍醐灌顶,原来这就是东方传说中的“国不知有民、民不知有国”。

于是,他喊话伊朗人民,说:我们打击伊朗核设施,不是侵略而是解放,以军空袭只针对伊朗教士集团,与民众无关。伊朗人民应该站起来,联合以色列一起推翻伊朗伊斯兰政权,以帮助伊朗人民摆脱长达50年的压迫。

听了内塔尼亚胡特别讲话后,伊朗人更来劲了,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。搞得现在教士集团非常紧张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伊朗人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,面对以色列的袭击众志成城了呢?
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
伊朗的文化非常的灿烂,在公元前2700年前,这片土地上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,“埃兰王国”。

之后又经历了“米底王国”、“波斯帝国”、“塞琉西王国”、“萨珊王朝”、“凯伽王朝”和“巴列维王朝”。

这片被称为“雅利安人”之地的古老之地,诞生过很多著名的君主,比如大流士一世、居鲁士一世、冈比西斯一世(就斯巴达三百勇士里的这些波斯国王),还有居鲁士二世、薛西斯一世。

这些大帝南征北战、开疆拓土,将波斯文化传播欧洲。

曾经的伊朗,也是诗歌的殿堂。有以爱情叙事诗闻名的内扎米、以史诗著称的菲尔多西、以哲学著称的萨迪、以抒情著称的哈菲兹。有灿烂的建筑、璀璨科学、哲学与高效的行政体系。

今天的伊朗,文明根断、政教合一、思想统一。

曾经的伊朗,是阿拉伯世界信仰的源泉、文化的核心。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上的波斯人吟唱诗歌,热爱自由,崇尚智慧。

今天的伊朗,被神权统治剥夺了他们作为波斯之地的灵魂。

曾经的伊朗,在希腊人眼中,他是波斯,但在哲学家眼中,它就是“东方文明”的灯塔。

今天的伊朗,在世界的眼中,成了委内瑞拉加北韩的结合体。

曾经的伊朗,思想开放、男女平等,充满浪漫主义。

今天的伊朗....却被看作一个神权压迫、制裁缠身、思想压抑的反现代孤岛。

在这个曾经辉煌、遍地石油,本该富裕的国家,却长期被革命卫队与教士集团掌控。

在教士集团的统治下,真正的波斯精神及自由、尊严与理性被慢慢地抹去,人民变成了被操控的信徒。

那伊朗人会从此消亡吗?

我觉得不会,一个曾经伟大的民族不会永远沉沦。

2019年,伊斯兰政府突然宣布大幅上调燃油价格,直接引发贫困阶层暴动,政府切断全国网络镇压,导致上千人死亡。

2020年伊朗二号人物苏莱曼尼被定点清除。随即国内爆发了大规模游行。当很多人以为这是“伊朗人民在展示自己的愤怒”时,喜剧的一幕出现了,只见大批民众高举“我们的敌人就在这里!是他们带来了疾病!腐败!”并撕毁苏莱曼尼的画像。

甚至很多伊朗人还冲到了哈梅内伊的办公室门口高喊哈梅内伊下台......

更夸张的是,当时伊朗7点半的播音员愤怒的辞职了。并告诉全世界:“我再也忍不住了!他们才是我们的敌人!我对不起大家!在电视台为他们说了13年的谎言,请大家原谅!”

2022年,一名库尔德裔女性因佩戴头巾不当,被道德警察当街殴打致死,引发全国抗议。女性群体与青年人走上街头,喊出“妇女、生命、自由”口号,反对宗教专制。

示威游行随后演变大规模抗议,进而席卷伊朗各大城市。最后,以伊朗官方取消宗教警察为交换,平息了这场愤怒。

People participate in a protest against Iranian President Ebrahim Raisi outside of the United Nations on September 21, 2022 in New York City.

2023年,物价的飞涨,导致教师、工人、退休工人等群体大罢工,他们不断组织抗议,表达对通胀、贪腐和压迫的不满。

2024年,伊朗总统易卜拉欣·莱希在直升机直中遇难。当伊朗国家电台公布死讯时,伊朗各地就燃放了起了烟花....

为什么要放烟花?因为易卜拉欣·莱希曾经一星期之内判处了上万人死刑,因此获得了“德黑兰屠夫”的称号。

2025年,伊朗两名高级军官,其中一名还是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被以色列空袭丧命。

面对以色列的挑衅,伊朗人民依旧默默的拿出了烟花燃放。因为这位总司令,曾经烧死多名巴列维王宫女仆。

如今的伊朗年轻人,多数已经厌战、厌教、厌政,他们不想为神权体制作炮灰,每一次头巾的飘落,都是对旧秩序的一次无声投票。

伊朗年轻知道,今天的实权不在总统、不在议会、更不在人民,而在一个和叫“伊斯兰革命卫队”的军事、经济、情报复合体的组织。这个组织控制军队、渗透经济、垄断石油、教育、建筑等一切资源。用神权的合法性为自己做掩护,用武装来实现统治基础。

曾经的伊朗人,之所以支持霍梅尼,是因为把他当作反抗国王的象征,当时国王代表腐败、卖国和独裁,伊朗知识分子希望推翻腐败的国王政府,建立一个不依附外国、世俗化且社会公平的民主共和国。

然而,他们想多了,霍梅尼的野心超出了他们的预料。

动画《我在伊朗长大》里,主人公就曾控诉,在国王时期,一个月要处决300人,而霍梅尼时期,一天可能就要处决3000人。

神权政府比腐败的国王更残暴。

霍梅尼统治下,伊朗从一个世俗国家变为一个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。妇女重新戴上了黑色头巾,不再允许上学、独自上街,西方音乐也被视为“精神污染”而被重点打击。

短短一年,德黑兰在就从现代都市倒退为一座中世纪城市。

腐败、压抑、窒息,成了这个国家的代言词。

当内贾德还在执政时,就曾披露,伊朗国家80%的财富由伊朗300个教士家族掌控,除此之外,伊朗还有几十万的教士人员,他们都处于统治阶层,属于伊朗国内有权有钱的群体,和那300个家族相比,虽然他们没有与之相当的财力,但是鉴于人数众多,可以肯定的是,他们同样掌控了巨量的国家资产。

国家财富被同一阶层掌控,这也是为什么伊朗在拥有大批油田情况下还是那么穷的原因。

整个社会贫富分化及其严重,教士集团越来越有钱,老百姓越来越穷。

为转移矛盾,伊朗不断地发动战争。

除每天高喊“把以色列从土地上抹去”外。在黎巴嫩内战中,伊朗扶持极端反对派黎巴嫩真主党,导致曾经的中东巴黎成了如今战乱不断的国家。

在两伊战争中,伊朗不惜代价,采用人海战术和“少年趟地雷”的阴损招数才和伊拉克打成了平手。

之后,更是为了政权保障,将本就不富裕的国家投入核武器的研发。

结果就是,既没有核武器、又在本就凋零的经济上踩上一脚。

这次的空袭,虽不致命,但足以打脸,它撕开了权力的幻想,伊朗并不坚不可摧,普通民众并不热衷与以色列对抗,他们更在意物价、自由与未来。

如果伊斯兰革命卫队表现无能或政权反应软弱,可能引发对当局无力保国的愤怒,特别是如果冲突升级造成战火和经济更恶化,愤怒就会转向执政者。

一个政权是否会垮,并不取决于敌人是否轰炸,而取决于他是否还能控制民心,应对外部打击。

现在的伊朗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,伊朗正站在制度性僵化与社会性觉醒的分岔路口。

教士集团的依然手握火与油,但青年们却不再愿意闭眼祷告。他们不再幻想宗教的庇护,也不再容忍铁腕的压制,他们要的不是一位宗教领袖,而是一个未来。

最恨伊朗政府的人可能不在以色列,也不在美国,而在德黑兰。

0

评论

博主关闭了所有页面的评论